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

細胞 ~ 疏通心臟生命路

超過3.3億個心臟“警報”

    最新發佈的《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4》敲響警鐘:全國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口超過3.3億,更別提現在的年輕人一邊熬夜爆肝,一邊大口吃肉喝奶茶,久坐不動、加班爆表、抽煙喝酒樣樣來,冠心病發病更是逐步年輕化。這種疾病因冠狀動脈被脂肪、膽固醇等堵塞,導致心臟供血不足,可引發胸痛、心肌梗死甚至猝死。

圖1 

臨床的“金標準”依然“水土不服”

    冠狀動脈搭橋術(CABG)如今已是治療冠心病的常規手術,臨床應用廣泛,被認為是“金標準”療法。然而,即使手術本身已相當成熟,術後仍面臨不少難題,例如血管狹窄、血栓形成等併發症。統計顯示,約有50%的靜脈移植物(VG)在術後10年內出現閉塞。

    造成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靜脈“水土不服”動脈環境:本來適應的是低壓(0-30 mmHg)和較低拉伸(約5%)的靜脈環境,卻突然被置於高壓(約150 mmHg)和劇烈搏動(約15%拉伸)的動脈系統中,遭遇劇烈的機械應力衝擊。


    動脈血壓引起的高幅度週期性拉伸是誘導血管平滑肌細胞(VSMC)行為改變的關鍵因素。這種機械刺激會導致VSMC從收縮表型向增殖/遷移表型轉換,進而促進內膜增厚。周菁課題組在前期研究《MFN2 ...》中發現,線粒體蛋白MFN2通過降解糖酵解關鍵酶PFK1,抑制機械力誘導的VSMC糖酵解和內膜增生。儘管有研究證明脂肪酸氧化(FAO)是 VSMC 能量代謝的關鍵途徑,但其在機械力回應中的作用尚不明確。

雙重視角:機械力如何影響細胞代謝?

    《MFN2 ...》通過構建小鼠動-靜脈移植模型(圖2 A),並利用 ATMS 系統對血管平滑肌細胞(VSMC)施加15%單軸迴圈拉伸模擬動脈機械力(圖3A-B),發現動脈機械力可通過ROCK/JNK/SP1 信號通路抑制線粒體融合蛋白MFN2(圖4L)。MFN2缺失會破壞其與糖酵解關鍵酶PFK1的C端結合,導致PFKP/M與TRIM21的相互作用減弱(圖5B-C),導致果糖6-磷酸向果糖1,6-二磷酸轉化增強,驅動糖酵解代謝重程式設計。

圖5

    另一項研究《Mechanical...》發現,當 ATMS 施加動脈級拉伸時(圖8A),核膜張力感測器 cPLA2 被啟動並催化產生花生四烯酸(ArAc)(圖6 J),導致轉錄因數 YY1 降解,進而抑制FAO關鍵酶 CPT1B 的表達(圖7G-I)。

    這種機制下,高強度迴圈拉伸(15% CS)阻礙了促進VSMC增殖遷移的 FAO過程(圖8B-C)。
圖8

未來:細胞力學的前瞻價值

    這兩項研究揭示了血管移植失敗的本質是“機械 - 代謝”信號軸的失衡。ATMS 系統作為連接宏觀力學與微觀代謝的橋樑,不僅解析了cPLA2/YY1/CPT1B與 MFN2-PFK1兩條關鍵通路,還可模擬不同患者的血流動力學特徵(如高血壓患者的高拉伸幅度),為個性化藥物篩選提供體外模型。未來,隨著 ATMS 技術與類器官模型的結合,或許能讓每段移植靜脈在術前就完成“機械適應訓練”,破解冠心病手術的長期療效難題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