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酒的眼淚: 法文的Leg
圖片來源
https://www.thebacklabel.com/wine-has-legs/
紅酒在酒杯中稍微傾斜- 定角度輕微旋轉酒杯,停止旋轉後杯緣的一圈痕跡慢慢地聚集形成酒珠,從酒杯壁上逐步形成淚滴般滑落,法文稱為Leg(腳)就是掛杯現象,那麼紅酒掛杯現象與粘度有什麼關係呢?
葡萄酒主要由水、酒精、糖分、酯類、酸類、酚類及礦物類等多種物質組成,當酒在杯壁上鋪開與空氣的接觸面增大,更加強了酒精蒸發的作用,酒精的沸點比水要低首先蒸發會形成一個向上的牽引力,酒精蒸發的同時,水的比例也增加其表面張力,隨之酒杯壁緣附著力也增大,酒液所到之處會慢慢累積成向上拱起的圈,隨著萬有引力的作用,酒液的重力打破水面的張力,流下“紅酒的眼淚”。簡單說就是酒精揮發後酒液的表面張力增大,最終被重力克服形成“淚珠”回流的過程。
圖片來源
https://winefolly.com/tips/what-is-wine-body-and-how-to-taste-it/
Wine Body與人們審美的環肥燕瘦有異曲同工之處,酒體帶給口腔一種或輕或重或淡或稠的感覺,主要由舌頭感知酒體在舌頭上的“重量”和”品質“,將不同葡萄酒的酒體與其它飲料帶來的口感進行比對。例如,酒體飽滿型葡萄酒就像牛奶在舌頭上的質感,酒體輕盈型葡萄酒就像純淨水的質感,而酒體中等型則介於這兩者之間。
量一下紅酒的身材: 試試多功能物性分析儀
左照片來自 Benjamin Maples(2010 年)
右圖片來源:COMSOL;https://www.comsol.de/blogs/tears-of-wine-and-the-marangoni-effect/
成分含量的高低影響了葡萄酒表面張力的程度,酒精度越高酒液揮發越快,那麼酒的表面張力越大,在杯壁上的附著力也越強,含糖量、甘油含量和酒精度越高,酒的掛杯越明顯。不同酒的掛杯形成速度、密度、酒腳的粗細、滑落的快慢也會不同,對應酒體越重,酒精度和殘糖量越高,葡萄酒的黏度也就越大,就越容易掛杯。以此理論我們用多孔探頭增加接觸角度,放大酒體的黏性特徵。
三種不同紅酒的差異分析
用三款12% (法國)、13% (法國)、14.7%(澳洲)不同酒精度與產區的紅酒測試張力、比重指標與黏性特徵。
掛杯現象與資料
本次實驗未進行酒精成分分析,從物性分析儀的比重指標顯示SANTA HELENA< REGAL HOUSE < IMPERIAL COURT與紅酒類形成正相關,然14.7%的REGAL HOUSE的酒淚形成時間與標示的酒精成分沒有正相關。我們發現REGAL HOUSE的軟木塞于開瓶時輕易粉碎,這可能與保存條件不當因有關,因此存放時可能使酒精已經揮發因而與測試資料趨勢不同。
我們也測試了不同開封天數的指標變化,至於是否與酒體風味有關連可以進一步測試觀察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